早在2006年,淡江大學即採用VMware ESX 2.1,從一台伺服器虛擬化開始做起,迄至今日,原本散見不同單位或系所的IT硬體基礎設施,多已化零為整,由單一虛擬化雲端平臺集中納管計算資源;肩負此維運任務的資訊處網路管理組統計,在該組看管的34項資訊系統中,多達29項已導入虛擬化,比重可謂不低。
然而在運算資源池佈建有成之餘,淡江大學資訊處網路管理組長蕭明清仍有掛念,意即既有系統採用的儲存設備,自2011年啟用至今,保固期已屆終止,也經常因容量不敷使用,及附加軟體功能(譬如狀態監控、備援、備份等等)的昂貴授權費用而滋生困擾,長此以往,唯恐導致雲端應用大局橫生阻礙,必須儘速解決。
為此蕭明清決定更新儲存系統,考慮換置一套更符合需求的高效能儲存設備;緊接著,網路管理組同仁緊鑼密鼓展開測試作業,幾經嚴謹的評估與驗證,最終擇定導入Nimble Storage的CS300智慧快閃儲存陣列,且規劃引進兩座,分別建置於不同建築物,透過該儲存內建之區塊級快照保護資料,再藉由光纖網路互相抄寫備援, 採雙資料中心架構以滿足高可用性需求。
Nimble內建所有完整功能授權 全然不需擔心後續成本負擔
針對新儲存設備的遴選原則,蕭明清不諱言指出,為確保IT預算花在刀口上,因此務先觀察建置成本的合理性,且需要評量的成本結構,除了設備本身硬體價格多寡,亦需一併考量附加軟體功能或空間授權方式,只因很多的功能擴充成本,實在讓校方不敢領教;除成本外,舉凡效能、穩定性、容量等基本要件,自然也不容馬虎,總而言之,網路管理組的任務,便是選擇性價比優異的儲存系統。
他並透露,在進行新設備評估前,多數同仁即認為應將固態硬碟(SSD)列為重要觀察標的,只因為綜觀各類儲存介質,傳統機械式硬碟即便轉速再快,都無法有效消弭延遲(Latency)疑慮,SSD 則可望佔盡性能上風;但若啟用全閃存(All Flash) 陣列,雖有助於贏得效能優勢,也將帶來成本偏高、容量有限、妥善率不彰(SSD壽命取決於實際使用頻率)等劣勢,幾經權衡,轉而傾向採納混合陣列,利用SSD高速特性作為資料快取,透過高密度儲存磁碟做為資料存放,同時兼具效能與空間效益的Nimble Storage系統,因而加分不少。
論及Nimble Storage獲選的關鍵理由不在少數, 但最讓蕭明清印象深刻的一點,便在於該原廠主張「軟體無價」,內建所有授權而不需額外計費,且功能完整,充分符合淡江校務應用需求,反觀其他標的則須收受高額功能授權費用。例如Nimble Storage InfoSight雲端管理平臺,可讓用戶藉由綜合儀表板,隨時追蹤系統狀態資訊,並即時掌握儲存效能事件警示,確保相關應用服務恆常維持最佳化,蕭明清對此讚不絕口。
在線壓縮及精簡配置功能 使空間配置需求驟減
闖過了攸關總體持有成本( TCO)的第一關, Nimble Storage仍將面對效能、可用性、擴展性等其餘考驗,幸而在為期一個月實地測試中,該系統接連過關斬將,終能力克其他實力堅強的設備標的。譬如在測試過程,網路管理組同仁為驗證可用性,直接於線上運作狀態下,接續拔除五顆的磁碟(包含資料碟與SSD)、儲存控制器、管理網路介面及資料交換光纖線,藉以驗證設備能保證極高可用性與妥善率,結果Nimble Storage順利通過考驗。
針對效能、容量與擴展性,Nimble Storage表現同樣不含糊。其支援全時運作的內嵌式壓縮, 經實測在虛擬化環境中,平均可讓1TB實際容量發揮1.7TB(1.7倍壓縮比)運用價值,某些應用甚至可達2~3TB(2~3倍壓縮比),另外搭配精簡配置(Thin Provisioning),更可謂如虎添翼;蕭明清藉由InfoSight數據檢測,該校既有62TB儲存空間,利用在線壓縮(In-line Compression)、精簡配置兩項功能加乘所賜,竟大幅節省97%,再也無懼使用單位申請時高估用量而佔據大量空間。
另一方面,Nimble Storage快取加速循序配置(Cache Accelerated Sequential Layout)架構, 讓整體系統效能高出數倍,且提供高速的快照技術(redirect on write),不管進行多少份資料快照,儲存效能全然不受任何影響。再者,Nimble Storage提供良好的擴展性與升級路徑,用戶若遇效能或容量,可在不停機下升級控制器、擴充磁碟櫃,也能在不停機下升級儲存系統版本(Nimble OS),無論如何都不會影響應用服務運作,使蕭明清大為激賞。
總括而論,蕭明清認為用戶意欲推動雲端平臺,以儲存層來說,為確保服務之高可用性,即應採用具一定規模品牌與技術,且支援叢集架構的儲存系統,另須設法在效能、穩定度、擴展性、成本合理性等看似互為矛盾衝突的維度之間,找出最佳平衡點;因此淡江在權衡諸多因素下,決定選用Nimble Storage智慧快閃儲存陣列,道理便在於此。